燕国是周武王庶弟召公之封地,拥有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历史最悠久的诸侯国之一。由于燕国的地理位置偏僻,与中原诸侯国往来甚少,文化相对落后,实力弱小,存在感低。春秋时期燕国曾经被山戎入侵,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之旗号帮助燕国抵御山戎,使之脱离亡国之险,燕国才得以生存。战国时期,燕国实力仍然弱小,燕易王时期,齐国攻占燕国十座城池,虽然十座城最终被收回,但也改变不了战争对燕国带来的伤害。燕王哙画像燕王哙即位以后,更是雪上加霜。燕王哙倡导仁义,他效仿尧舜禹之贤圣,将王位禅让于国相子之,向其俯首称臣。为了让禅让进行得更彻底,燕王哙将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印玺收回,让子之自行任命官员,燕国军政大权落入子之手中。子之即位后并没有效仿“田氏代齐”笼络民心,而是快速更换官吏,此法触犯了贵族利益,同时也引起燕民的不满。公元前年,以燕太子平为核心的反对派发动政变,燕国本就实力弱小还发生内乱,无力招架,于是燕国便求助于齐国,不料却引狼入室,齐国趁机占领了燕国。由于齐军入燕后大肆抢掠引来燕民的强烈不满,加之秦、赵、楚、韩不愿齐国就此独吞燕国,齐军在多方势力的干涉之下被迫撤军。燕王哙、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子之被齐军所杀。燕国国民与贵族拥护公子职即位,是为燕昭王。弱小的燕国经历内乱元气大伤,留给燕昭王的是一堆烂摊子。但是燕昭王胸怀大志,立志振兴燕国,在他的艰苦奋斗之下,弱小的燕国迅速崛起,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那么燕昭王是如何让燕国起死回生的呢?燕昭王剧照一、金台招贤《战国策》: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作为沉寂多年的北部边陲小国燕国,终于迎来一代明君燕昭王,燕昭王深知国家要强盛不可缺少贤才,于是他问计于前朝贤臣郭隗。郭隗提议,招纳贤才要从自我做起,态度要端正,倘若一个国君谦虚为怀、甘居下位,尊贤才为师,那么能力强于自己百倍之人便会闻讯而来。燕昭王采纳郭隗之建议,效仿古人“千金买骨马”招揽贤士。开始尊敬本国的贤士,优待郭隗,给他营建豪华的黄金台,将宫中金银珠宝移至黄金台,让郭隗随意使用,并尊其为师,以此作为尊贤之榜样吸引贤才。燕昭王花重金招贤纳士之举震惊天下,之后天下贤才良将接踵而至,纷纷来到燕国。来了一大批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纵横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剧辛、皱衍和乐毅。《史记》: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筑碣石宫。法家代表人物剧辛,剧辛本是赵国人,受到赵武灵王器重,赵国沙丘之变后,听闻燕昭王求贤若渴,便投奔燕国。居幸秉承法家思想,来到燕国之后,实行变法图强,使得燕国国力大增。兵家代表人物乐毅,乐毅先祖是乐羊,乐羊是魏文侯手下非常杰出的将领,乐羊灭中山国后,魏文侯将乐羊封于中山国。中山国对于魏国来说是块飞地难以管控,后来被赵国占领,乐氏一族便成了赵国人。沙丘之变后乐毅投奔魏国,就在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之时,魏昭王派乐毅出使燕国,乐毅被燕昭王招揽贤人之诚意感动,于是留在燕国,燕昭王立刻委以亚卿(副宰相)之职,主持军务。阴阳学派代表人物皱衍,皱衍主张的“大九州”之地理学说受到各国国君的尊崇和礼遇,他所受到的待遇远远超过孟子。皱衍到了燕国以后,燕昭王亲自拿着扫帚为之扫地,为了不让灰尘落到皱衍身上,一边扫一边往后退,给予皱衍最恭敬的礼节。除此之外燕昭王还以学生的态度虚心向皱衍学习,尊其为师。由此可见,只有善待本国的贤士,才能吸引外来人才,郭隗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为燕国招揽一大批贤才良将,协助燕昭王振兴燕国,使燕国不再受人欺凌。燕国贤人聚集,燕昭王下一步便开始任贤图治使燕国崛起。燕昭王招贤纳士插图二、整顿内政在众多人才之中最为杰出的是乐毅,乐毅不仅是军事人才其政治才能也很突出,就在剧辛来到燕国实行变法图强之时,乐毅也来到燕国,燕昭王立即委以重任,乐毅在燕国都实行了哪些改革,使得燕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呢?严格执行法律,依法治国。乐毅改革大多效仿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以法治国,倡导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乐毅改革提倡无论亲疏贵贱,一律按照法律严格执行。改革官吏制度,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不可任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根据能力授予官职,能者居官,废除传统的任官体制,此项改革打破了腐朽的世袭制。论功行赏,对于一些遵守法律的公民实行奖励,鼓励大家遵守法律,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了,百姓便更有安全感。军事整顿,首先优待军人,给予他们良好的待遇,其次是论功行赏,立军功者给予奖励。其三,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加强军队战斗力。战国时期,一个国家想要图强必须变法、修内政。魏国、楚国、秦国的崛起都跟变法密不可分。在变法的同时燕昭王体恤百姓,老百姓亲人离世,燕昭王亲自丧葬慰问,臣民家中有喜事,燕昭王也亲自祝贺,燕昭王与百姓同甘共苦,受到百姓的拥护与爱戴。经过燕昭王的艰苦奋斗,燕国走上富国强兵之道路,而且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听从燕昭王之号令,燕国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强大起来。乐毅剧照三、开疆拓土《史记·匈奴列传》: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战国时期北边诸侯国常常受到东胡少数民族的骚扰,燕昭王即位之初,由于燕国国力衰弱加上内乱无力与东胡人抗衡。为了与东胡建立良好的关系,燕昭王被迫将秦开送往东胡做人质。秦开在东胡渐渐掌握东胡的风俗人情和地理环境,取得东胡人的信任。但是秦开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于是他找到机会便逃回了燕国。秦开回国以后,燕国国力已经强大,燕昭王眼看北方边境时常受到东胡人的骚扰,百姓难以安居乐业。于是燕昭王下定决心平定边患,任命熟悉东胡军事、地形的秦开为主帅,率领燕军北征东胡。燕军一路过关斩将,东胡人节节败退,燕军乘胜追击占领辽东,东胡人被迫北退千余里。为了预防东胡人再次入侵,秦开在新领土上设立五个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进行管理。不久箕氏朝鲜兴兵欲讨伐燕军,秦开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夺取两千多里地。秦开为燕国开疆拓土,此时燕国疆域仅次于秦国和楚国,超过齐国、赵国位列第三,燕国国力更加强盛,秦开消除北边隐患,为燕国一雪前耻奠定基础。战国时期燕国、辽东、东胡疆域图四、齐燕争霸《战国策》: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燕国经过长期发展,国力大增,燕昭王欲一雪前耻,报昔日齐国欺凌之辱,乐毅劝诫燕昭王,虽然燕国国力大增,但是也不足以与齐国抗衡,伐齐需举天下之力,燕国不可独自行动,乐毅提出两项计策:宋国地处中原富庶之地,交通发达,各诸侯国都想取之,燕国不如鼓动齐国攻占宋国,让其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燕国变会取得各列国的支持,举天下之力伐齐。乐毅本是赵国人,于是乐毅提出由自己亲自出面游说赵国,让赵国出面游说秦国伐齐,秦国本来早已与齐国相约互相称帝,秦国要是知道齐国独吞宋国,打破国际平衡,必定伐之。《战国纵横家书》:臣循用于齐,大者可以使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勺之交,以便王之大事,是王之所与臣期也。燕昭王派苏秦去齐国做卧底,目的使齐国的战略目标不要指向燕国,减轻燕国的战略压力,除此之外游说齐国攻宋。苏秦来到齐国之后,开始游说齐湣王,怂恿齐国伐宋。由于各诸侯国的干涉齐国先后两次攻宋未果。第三次伐宋之时,齐国便与赵国达成协议,只要赵国不插手,齐国攻下宋国之后愿与之分土。齐国第三次攻宋成功拿下宋国,攻下宋国后齐国便背信弃义独吞宋国,成为众矢之的。苏秦剧照燕国看时机已成熟,派乐毅来到赵国游说赵惠文王,赵国不仅将相国大印交给乐毅保管,还愿意出面游说秦国伐齐。燕昭王苦心经营燕国二十八年,终于迎来机会替燕国一雪前耻。公元前年,乐毅统领五国联军韩、赵、魏、秦、燕从齐国西、北、南三面发动攻击,齐军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无力抵抗,齐国主力军被全部被歼灭。此时乐毅认为,齐军已败,诸侯国伐齐之目的达成后,很难团结一心,于是乐毅厚赏其他诸侯国使其撤军。只留下赵、魏两国与齐军作战,乐毅率领燕军直奔齐国首都临淄,齐湣王逃跑,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沦陷,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乐毅吸取齐国以往的教训,燕军进入齐国以后不烧杀辱掠,善待齐国百姓,减免齐民的赋税,以此来安抚民心。乐毅在齐国设立郡县,祭奠管仲和齐桓公,分封齐国贵族,齐国臣民得以安抚,皆服从燕国的统治。此时燕太子受到大夫骑劫的蛊惑,向燕昭王进谏乐毅久攻莒和即墨不下,是因为乐毅自己想独吞齐国。燕昭王听后非常气愤呵斥燕太子忘恩负义,乐毅是燕国的大功臣,也是燕国的恩人。随后,燕昭王便封乐毅为齐王,乐毅知道后萧然泪下,他不接受燕昭王的封王,誓死为燕国效忠。燕昭王礼贤下士、用人不疑实现自己的愿望,燕昭王统治时期是燕国自建国以来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燕国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国。可惜的是燕昭王没有等到齐军凯旋归来便去世了,倘若燕昭王能够多活几十年,可能历史走向都会发生改变。五国联军攻秦结语:乐毅能够发挥他的政治、军事才能跟燕昭王用人不疑密不可分,燕昭王对部下绝对的信任换来的是手下的赤胆忠心和涌泉相报。燕国能够从一个弱小的国家跻身于大国的行列,乐毅、秦开功不可没,诸葛亮把乐毅当做偶像,可见乐毅是难得的军事人才。燕昭王任贤图治使得燕国崛起,燕国往北开疆扩土,意义重大,史上首次将辽东地区划为中华民族的版块,秦开因此被尊为辽沈鼻祖,燕国还击败超级大国齐国,一跃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燕昭王知人善任让封建社会怀才不遇之人羡慕不已,燕昭王是他们所景仰的明主,李白曾经就写下一首五言诗:“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以此来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像燕昭王此类贤明的君主。不仅李白羡慕,杜甫、陈子昂也对自己怀才不遇感慨不已,羡慕郭隗遇贤主,陈子昂曾经写下一首五言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以此来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像燕昭王这样杰出的英明之主不复可见。燕昭王被尊为中国史上一代圣君,其美名千古传诵。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