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战国策读懂为你出谋划策背后的潜台词

游说、谈判,有效说服他人的关要在哪里?而当有人来找你沟通,你首先要考虑什么?话说战国时代,思想开放、博弈激烈、人才流动自由,俨然就是当今群雄纷争的职场缩影。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将《战国策》中的套路转换为现代的方法、职场的思路,便可让你攻破人心,左右逢源。这次说的是齐、魏、韩三国联盟南下攻楚、西下攻秦,还跑去问西周国要粮要钱的故事。就好比你手头一堆事情,隔壁项目组还来给你压活。你怎样才能完美地推了这事情,还能让隔壁项目组满心欢喜呢?请听今天的故事……

01战国策原文

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籍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又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籍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曰:“善。”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籍兵乞食于西周。

02白话解读

今天要讲的是发生在战国中晚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的一个宗室叫孟尝君,田文,也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他连续很多年带着齐国、韩国、魏国三国的军队南下攻楚,西面攻秦。一直以来,齐、魏、韩三国的军队结成联盟,南下攻楚,西下攻秦。这次他们又准备发动攻打秦国的战役,就跑去西周国借兵借粮。说实话这是挺过分的,本来天下共主是周天子,但是,现在诸侯纷纷做大,你不管老板就算了,还要问原来的老板要兵要粮,这其实是有点过分的。但是,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周天子已经没有人再去重视他,诸侯都把他当作是可以去压榨的对象。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西周国讲话,这个人叫韩庆,是韩国人,但是在西周做官,他为了西周国的利益就跑去游说孟尝君。他跟孟尝君说:“你们三国联合起来,南下攻楚,西下攻秦,已经9年了,九年间取得很多的地方,这样韩国和魏国都变得越发地强大了。那么现在,韩国、魏国南面不担心楚国,西面不担心秦国,这个地盘也扩得更大,他们的权势也更加的大。这样的话对齐国来讲也没什么好处。因为齐国跟秦国不接壤,跟楚国在东部接壤,但是在韩国魏国的地带也不接壤。也就是齐国帮着韩国、魏国南下攻打楚国,西面攻打秦国的同时,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而且韩国跟魏国强大以后,齐国相对来讲就削弱了,这个是不好的,对齐国来讲是不利的。所以,现在应该怎么做呢?你不应该再带着韩国和魏国的军队去攻秦。这次是因为要攻打秦国,来问西周国要粮草,要兵源,你不应该再去攻打秦国了,或者说,你只做做样子,怎么做样子呢?你就兵临函谷关,但是不要攻打,然后派西周国的大臣,私底下可以去跟秦国讲,说孟尝君其实是不打算来攻秦的,但他为什么要带着三国的军队兵临函谷关呢?做出一副要攻打秦国的样子呢?就是因为他想对秦王施压,为齐国谋得好处”。当时楚国的国君,楚怀王被秦昭襄王诓骗,以会盟骗到秦国,骗到秦国以后,把楚怀王扣留在了秦国,不让他回来。那么这个行为可以说是非常野蛮粗暴,非常无礼,而且是有失贵族风度的。把人家国家领导人骗来,还不放回去,扣押,以此想要挟楚国,让楚国给秦国割地。当然楚怀王也很硬气,没有同意,他写了一封信回去,他说“你们就不用管我了,千万不能给秦国再割地,你们不用管我,另立新君”。后来楚怀王是客死秦国,始终没有回到楚国。所以他这个谥号“怀”,也是楚国人对他的一种怀念,给他这么个谥号,当然这个是后话。因为当时秦昭襄王手里扣着楚怀王这个人质,这张王牌。让西周国的大臣去跟秦王说“孟尝君的计划是带着三国做出要攻打秦国的样子,给秦王施压,希望秦王给楚国施压”。因为秦王手里有楚怀王这张牌,给楚国施压,“让楚国把东部地区的一些土地割让给齐国,因为那个地方跟齐国是接壤的,这样的话,齐国得到好处就会退兵,就不会来攻打秦国”。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