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很准

《增广贤文》有云:“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话说:“人心隔肚皮。”

自古以来,人性复杂,人心难测。有人值得深交一生,有人却只能敬而远之。

我们很难从表面真正了解一个人,但却可以从他的为人处世中,来看清一个人的人品。

想要彻底看清一个人,可以看以下这三点!

1、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战国策》乐毅答燕惠王的信中说:“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意思是说,君子之交,即便昔日情谊已尽,也不会出口诋毁。

衡量一个人如何,评价一个人怎样,最好的方法是看他在生气时的表现。

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激动,血液沸腾,最能够暴露出自己真实的本性。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生气的事,但能在关键时刻控制住情绪的人,才是真正教养好的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作家臧克家去小饭馆吃饭的时候就遇到这么一件事:

隔壁桌有一个妈妈正在带自己孩子用餐,吃了一会后,妈妈便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凳子上,自己去洗手间了。

结果,小朋友在凳子上玩耍不小心掉了下来,哇哇大哭。

季羡林想要扶起地上摔倒的孩子,被刚好从厕所出来的妈妈看到,误以为是孩子被欺负所以才哭。

女人当场骂道:“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我跟你没完!”

旁边的顾客看不下去了,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你自己的孩子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去扶,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呢?”

女人理亏,灰溜溜地带着孩子走了。

在这期间,季羡林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只是回到座位继续吃饭。

臧克家见此不禁问道:“你被人误解了,对方那么骂你,你怎么就不还嘴呢?”

季羡林笑笑说:“和她争辩,事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她也只是爱子心切,不用太在意。”

有人说:"一个人在盛怒和利益受损时,最容易看出人品。"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气度和人品。

那些在生气时都能为他人着想,给他人体面,保持良好修养的人,才是真正人品好的人。

另外,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教养,就去看看他们如何对待陌生人。

因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关,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对不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素质和修养。

不管是对服务员还是农民工,有着良好教养的人,必定会懂得尊重他人,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每个人都不容易。

还记得当年那个轰动一时的“海归教授暴打环卫工”事件吗?

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小区道路窄,环卫工清理垃圾,不小心挡住了教授的去路。

一时之间,这位教授大怒,伙同家属一起将一名垃圾清运女工连踢带踹打倒在地。

不仅如此,他还边打边对满脸是血的环卫女工大声叫嚣着:“我一分钟挣多少钱,你一分钟才挣多少?你挡着我挣钱?”

据说,这是一位海归教授,在美国工作多年,是千万级学科项目带头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受人敬仰的教授,在面对环卫工人的时候,充满了轻慢和蔑视,一气之下,便是大打出手以消怒气。

有时候,想要看清一个人,要看此人为人处世的最低处,因为最低处,才是一个人的底线所在。

那些平时看着彬彬有礼,但一生气就变脸,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就傲慢相待的人,我们一定要远离!

《易经》:“君子以厚德载物。”

真正人品好的人,不管再怎么生气,都会保有最基本的素养,控制好的自己的脾气和情绪。

真正人品好的人,懂得善待他人,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谦卑和敬意。

2、吃饭,最能够看清一个人

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吃,是人生在世最为寻常的事。我们每个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吃。

吃饭的时候,人最放松。这时候呈现的,往往是一个人比较真实的样子。

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就能够表现他的涵养和人品。

与人相处,从“吃饭”这个细节上,便能看清一个人。

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和他一起吃顿饭,便能看清他的人品,看清他是不是可靠,看清他的修为素养。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人侠义,心地善良,在与黄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见她穿得破衣烂衫还受人欺负,便仗义相助,还请她吃了一顿饭。

黄蓉聪慧过人,想试探一下这老实人是否是真心请自己吃饭,便大大方方坐下,报出了一堆价格昂贵的珍馐佳肴的菜名,打算狠狠地宰了郭靖一笔。

店小二听得张大了嘴,没想到等果子蜜饯等物逐一送上桌来,郭靖丝毫没有吝啬,反而还都让着黄蓉吃。之后,又果断结了账。

文中说,一会结帐,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有人做细算: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一两金子约合37.3克,按照1两金子换12两银子计算,19.74两银子折合1.两黄金,折合61.克,按照现在的挂牌金价块钱计算,这顿饭总共花了元人民币。

除了一顿一两万的美食,郭靖还送给了黄蓉一件貂皮大衣,两锭金子,一匹汗血宝马。初次见面郭靖就给黄蓉送了这样昂贵的礼物,并且样样体贴入微。

一顿饭,充分表现了郭靖善良朴实的侠义心肠,也难怪见过了人心险恶的黄蓉会动心。

后来两人遇到洪七公,黄蓉以美食引诱七公教郭靖武功,郭靖每次都会忍着饥饿,先让给七公吃。叫花鸡被抢了也丝毫不抱怨,对教授武功从不强求,反而多次悉心照顾七公。

最终七公被郭靖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他。

正所谓吃相见人品,一个人的吃相,就是他的名片。

在一顿饭间,你的为人处世,举动谈吐,别人尽收眼底,不经意间,就会透露出你的教养。

人品越好的人,说话越有分寸感,谈吐中透露着修养,和他一起吃饭,如沐春风。

而人品不好的人,吃饭的时候修为不够,充满算计和小聪明,只能让人渐行渐远。

古语讲:“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饭桌上,一饭一菜皆可见修养,一碗一筷都隐藏着格局。

吃饭虽是最普通的小事,却隐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

人生路上,不管你身处何地,好好吃饭,好好做人,才能在往后余生中越走越远。

3、落难时,最能看清一个人

古人云:“患难识人,泥泞识马。”

生死之间,方可看出交情的深浅;危难之际,方可看出做人的品行。

人心十分复杂,很多时候难以辨认其真伪。

只有在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

落难时,你才会发现谁是真心待自己好的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落一次难就知道了。

北宋时期有两个宰相,一个叫王安石,一个叫司马光。

两人性格迥异,政见不同,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在政坛上一直是死对头。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

两人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丝毫都不客气,用尽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

结果第一次斗争王安石获胜,司马光被从宰相位置上赶下来,皇帝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

王安石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如此,司马光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境地,得以从容地退居江湖,编书生活。

风水轮流转,力挺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驾鹤西去,愤世嫉俗的王安石还想强行推行变法,触动了皇亲贵胄们的利益,引来朝野一片骂声。最终皇帝扛不住压力,将王安石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相。

一时墙倒众人推,王安石被罢官后,很多言官就跳出来弹劾他的罪行。皇帝在此时颇为犹豫。在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被王安石赶下相位的司马光会抓住这次机会痛击对手,然而司马光却向皇帝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王安石落魄之时,司马光阻止旁人落井下石,并为他辩解王安石“没有私心”。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波及时,正是因为王安石出来为他辩解,救了苏轼一命。

君子和而不同,在落难的时候,体现出的光风霁月、磊落坦荡的心胸,才是真正的君子品行。

从一个人的言语,判断是否值得结交,是最不靠谱的。

有些人,在春风得意时,愿意跟你坦诚相待,但是一旦落难,便虚情假意,冷漠旁观。

人不遇到事情,永远不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是狼还是羊。

所谓时间识人,落难识心,正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交朋友不是看他好的时候能有多好,而是看他差的时候能有多差。如果你见过他最差的一面,还依然觉得他值得交往,那你们一定能长久的相处下去。

人生那么长,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里的起起落落,如果有人在身处逆境还不忘给你带来一束光的人,那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他。

《论语》有云:“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与人交往,唯有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意,全面考察衡量,方能把一个人看清看透。

有着良好修养的人,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人品靠谱的人,吃饭体贴,懂得照顾别人;真诚、有担当的人,关键时刻会对你伸出援手。

人这一生,人心易变,真心难得。

要想要得到别人的真心,自己也要付出真心。

《易经·比卦》六二爻中说:“比之自内。贞吉。”

相亲相辅必须真诚,不能够虚情假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赢得人心。

任何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真心换真心,你怎么对我,我也会怎么对你。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带着自己的真心,才能结交到真正的好友。

以心换心的感情,才会更加长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