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十四招聘如同撒网捕鸟,奈何网小

上次说,东周国的大臣杜赫劝说周昭文君要招揽人才,尤其是那种时运不济的人才,一是虽然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二是锦上添花终究比不上雪中送炭。而且他内心里还敲定了一个对象:楚国的景翠。

景翠此人生卒年不详,不过如果这件事真发生在周昭文君时期,彼时的景翠应该有些名气了。《史记》里说,楚威王七年(约公元前年)的时候,越国北上伐齐,齐威王遣使说越王,提到“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可见景翠那时候就已经领兵打仗了。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景翠因故逃亡到东周国,才让东周国君臣有了交好的想法。“景”这个族氏,就已经宣告着他身份的不一般,以及对楚国政坛可能存在的影响力。因为“景氏”是楚国公族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贵族,主要是由公族组成的。所谓公族,其实就是当时君主的直系子孙,以及其后除继位公子之外的其他公子、公孙的集团。笼统地说,就是君主一堆的后裔和近亲,然后随着不断地开枝散叶,后裔也有血脉强弱,亲戚再分远近亲疏,很多分支再提起自己的由来时,只能追忆祖上荣光,来上一句:“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楚国的公族都是芈姓,这个字随着《芈月传》已经被很多人熟知,而芈月的“生父”,就是上面说过的楚威王了。然而大家都姓芈,怎么区分呢?这就出现了不同的族氏。

楚国君主以芈为姓,以熊为氏,然后别的分支采用其他的族氏,有着自己的采邑和家族。在此基础上,芈姓衍化成了“荆楚十八姓”,典型的代表就是屈氏、景氏等;“荆楚十八姓”衍生出了一百四十三个单姓(比如楚氏)和一百一十二个复姓(比如若敖氏),从此可以看出楚国公族规模的庞大。

芈姓屈氏的代表性人物就是爱国诗人屈原,昭氏代表人物有以前文章提过的令尹昭鱼.景氏代表人物也有不少,像领兵救赵的楚国大司马景舍,为楚求救的纵横家景鲤,后来官至上柱国的景翠;悲催的也有,比如被秦军所杀的将军景缺、景快等。所以后来也有人称屈、景、昭为楚国的“王族三姓(氏)”。

周昭文君是否听从了杜赫的话,如何对待景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事实证明杜赫很有眼光。在周昭文君死了之后,景翠着实打了几场大战役,比如曲沃之战,雍氏之战,宜阳之战等。

尤其在宜阳之战时,本来支援韩国的景翠又听从了东周国臣子赵累的建议,在宜阳被破后才出兵,震慑了秦军,拿到了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感谢,因此与东周国的羁绊又多了两分。也不知道是不是与当年杜赫劝说周昭文君的事情有关系。

纵然景翠感激东周国,也能顺手帮东周国一下,这些都是顺手之劳,但无论是逃亡,还是败仗,东周都不可能是他的归宿,也容不下他这楚国的上柱国。

因为他毕竟是楚国景氏,芈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