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战国以后,各诸侯在说客的影响下,相继展开了改革事业。不过,齐威王却是个颇有主见的人,他始终抱着保守的态度冷眼旁观,谋定而动。当时的齐威王,刚刚称王,他多半还没有适应这一新身份。一般来说,改革者做的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齐威王只想安逸的过完这辈子,从没想过荫福后世。就这样,齐威王将精力放在酒和女人上,过了九年逍遥的日子,直到一个叫邹忌的小子敲开了宫门。邹忌之所以热血上头,是因为齐威王上位这几年来,韩国、魏国、鲁国、赵国先后入侵齐国。原本对于偌大的齐国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弱国,偏偏齐国在这四次对外战争中的表现不尽人意。于是乎,邹忌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与齐威王谈谈。邹忌是个聪明的说客,此时的齐威王满脑子都是享乐,想对他说些治国良政,那多半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邹忌切入的角度比较有意思——音乐。邹忌先是与齐威王聊了聊他最热衷的琴艺,随后,又由浅入深地讲了一番大道理,是为:“琴音以缓急为清浊。浊者宽而不弛,那是君道;清者廉而不乱,那是臣道。弦分文武,文弦为少宫,武弦为少商,以合君臣之恩……”齐威王的面色相当阴沉,他有必要告诉眼前这个热血青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以,指着邹忌的鼻子说道:“弹琴。”这时的邹忌,下了一步险棋。他只是摸了摸古琴,没有将其弹响,“抚琴而不弹”。随后,他不咸不淡地对齐威王说道:“臣现在抚琴而不弹,就像大王抚国而不治一样。作为一个小人物,我抚琴而不弹充其量让大王心里不爽,可大王作为一国之君,抚国而不治,势必会让齐国的老百姓心寒。”正所谓,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如果将这时的齐威王换成其他天子,如桀纣那样的暴君,估计邹忌就要沦为历史上的下一位倒霉蛋了,没准还有机会成为与比干并列的死谏之士。所幸,齐威王听懂了邹忌的画外音,也愿意悬崖勒马。于是,邹忌在几天之后成为齐国相国,一人之下的二把手。在邹忌的悉心帮助下,齐威王的治国水平显著提高。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何为知人善用了。在这世界上,伯乐的能力是最上流的驭人之能。能够看准一个臣子的定位,就能任人唯贤,让自己收获一群栋梁之材。阿大夫和即墨大夫是两位地方官,他们在同僚中的口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阿大夫人缘不错,即墨大夫则人人侧目。齐威王将这两位地方官召入王宫中,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赏罚。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受人待见的即墨大夫得到了赏赐,人人称颂的阿大夫却受到了惩处。原来,为了深入了解到两人的能力,齐威王往两人的治地派遣了特派员,来到他们上任的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非常直接:一是当地的GDP,这些数字能够直接体现出执政官的从政水平;二是老百姓对这两位执政官的看法,人民的口碑比任何官僚的看法都要靠谱。这套考察方案,就是齐威王从邹忌那里学来的。考察的报告相当直观,阿大夫所治理的地区,GDP逐年下降,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都在骂那个谋其位不干人事的大夫;即墨地区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老百姓提到地方父母官时无不伸出大拇指。阿大夫之所以能在同僚的圈子里获得这样的口碑,完全是靠“潜规则”和金钱攻势送出来的;即墨大夫从来不搞那一套暗箱操作,所以他才不受同僚们的待见。齐威王将奖惩的原因对满朝士大夫阐明,所有的人都为之侧目:“大王这是怎么了?这还是那个每天喝得五迷三道抱着女人不撒手的大王嘛!”看着站在上首一丝不苟的邹忌,这些高官终于意识到,此前那个腐败的日子一去而不复反了,当个贪官的风险成本逐日升高了。齐威王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没什么远大志向的上位者,也能接受改革浪潮成为一代贤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遇见了改变了他和齐国未来的邹忌。从这以后,齐国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的发展之路。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