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接触过一个8岁智商就超的男孩。
虽然有着远超大部分同龄人的智商,但是这个孩子却在学习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优势。甚至,面对2年级的功课,他常常无法做到老师规定的时间要求内完成。
班主任批评他学习总是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我看来,或许高智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害”了这个孩子;对“自身聪慧”的过度依赖与自信,将导致这个孩子今后成长的潜力,大大受限。
类似的情景,其实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间,并不少见。有许多小时候聪慧的孩子,长大后却泯然众人,在学业上甚至厌倦学习——这必然是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01古人“勤能补拙”并不是瞎说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拿到学习这事上来说,也会有天赋、勤奋、还有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一个孩子学业的好坏。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孩子好的学习方式。比如: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大声朗读、求知好问,这样的习惯和学习意识,要让孩子从小养成。
我认为孩子父母,对于孩子取得的进步,决不能总是夸赞孩子的聪慧,而是要从孩子付出的行动的角度,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努力意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我听过很多孩子学习不好,抱怨的是自身智商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这是人在无法获得满足成就时,给自己的一剂心理安慰。
努力和天赋其实同样重要,当然,还有努力的方向。
02“南辕北辙”的道理,很多人不懂
中国人讲究“勤奋”,但是勤奋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
在《战国策·魏策四》中,有人曾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今天我来上朝的时候,在大路上遇到了一个人,正在朝北面驾着他的车;这人告诉我,他想到楚国去。我问他,那为什么要往北走?他说自己的马还有车夫很好、路费很多。”
过度讲究努力,而不重视“方向感”的培养,使得许多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这打击了许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大部分时候背单词,都在背单词拼写,可是不管是英语阅读还是听力、亦或是口语,我们大部分使用英语的场景,都不需要会拼写,而是要求能认字形释义,听懂、会读发音。
这就是典型的,所以许多人还意识不到的,自己陷入的一种“假勤奋”的误区。中国人学了12年的英语,大部分人却依然学不好,这不仅和我们的语音环境有关。
03“事半功倍”四个字的背后,是效率
所以做事的方法很关键,因为这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同样的学校、老师、课堂,有的孩子成绩优异、有的孩子成绩不好,本质上是孩子学习效率的差距,而不是智商。
正确的方法,可以带给我们效率上的巨大提升。所以,古语有“事倍功半”,也有“事半功倍”的说法,提醒人们效率、方法的重要性。
而高效率,则要求了孩子完成一件事,要有计划,要有总结,完成的时候要专心,要集中注意力,这样的做事方式,必须是孩子需要学会勤奋前,还要优先掌握的。
没有人愿意会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方向上,努力不断付出汗水。单高效率带来的优胜,则可以帮助孩子坚定地行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激发出他无限的潜力。
如果这样的人再有高智商的加持,那么他坚持下去,一定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傲人的成就。
一个人的成功,努力和方向决定下限,效率和天赋决定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