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有着杰出思想的人涌现在历史的轨迹之中。其中就有老庄哲学倡导的逍遥无为,也有儒家学派倡导的礼教社会。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哲学理念,也正是这些思想产物在时光的尘埃之中滋养着后世的人们的内心。学界普遍认同的《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在接受着十几年的教育期间,似乎从未对这一句话产生过质疑。但是,当湖南马王堆发现初版《道德经》时,学者却说,大家读的《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错的。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道德经》帛书,由此,真实的道德经也被人们所看到。马王堆汉墓出土过许多珍贵的文物,它们完全可被世人谓之是无价之宝。在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过《周易》,与《战国策》内容相关的著作,以及与阴阳五行相关的著作,人们也因此得以进行先秦时期相关文化的探索。后来《道德经》出土,这也成为了学者们公认的与原版接近程度最高的版本之一,也是人们对老子的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根据来源。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共分为了两本,人们有《道德经》这一说,其实就是引文其中一本的文章结尾处有一个篇名,这个篇名就是“道”,而“德”其实就是人们根据“道”进行的补充而已,至于经,其实是后人在整理老子著作时自己加上去的。所以说,老子的《道德经》并无其名,他也没有取过这个书名。尤其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也提到过老子的思想文化著作,但是他并没有提到“道德经”这三个字,可见这在当时是并不存在的。《道德经》的甲本和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版本区别其实很大,在标点符号上面就存在很大的出入。众所周知,在进行古文的学习时,如果段落的停顿没有划分好,那么最后所解释出来的含义就会不对。人们所阅读的《道德经》上篇是“道”,下篇是“德”,但其实帛书《老子》的上下篇是与之完全相反的。在知道这点之后,有更多的人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在这其中也是发现了更多传世版所存在的问题。在各大网站或者大部分书籍上,如果有提及《道德经》的内容,那第一句必然会是“道可道,非常道”。但是随着人们的研究得出结论,老子的著作第一句话并不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是老子著作的《德经》里的内容。老子原版的著作里有大量的话语被后人们所改变过,他原文的多句话之中足足有个地方被改动过,许多句子读起来让人感觉甚是有种生拉硬拽的感觉,而让人很难去理解这一位杰出思想家所要表达的意思。晦涩难懂的地方,被后人们改动得稍微更好理解一些,激进冲突的地方,被人们改得更能被社会所容纳,还有一些是那些道家思想中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部分,也被人们加以修改成了和儒家文化相融合的一种观点。有细心的人还对老子著作里被改动过的内容做过分类和整理。帛书版的第一句实际上是“道,可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由此可见,后世在传播的过程里把“也”字去掉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字,在被去掉之后,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恒”字也被后人们改为了“常”,因为“恒”字冲撞了汉武帝刘恒的名讳。但是“恒”的意思主要是恒久并且是生生不息的,“常”却表示着一种频率,意思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两个字之间的意义完全不同。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文字被后人们直接篡改。其实有些后人们进行篡改也是为了让学习的人读得更加方便一些,只是这样会扭曲老子的思想内核,让人们对之产生误解。毕竟中国的学派如此多,有的学派之间的差别只是一星半点,要是想参透一门学问,就必须要阅读原文。《道德经》仍然处于大规模的流传之中,很少有人能知道它本来的面目,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当文物出土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有古人们杰出的思想,还有他们才为了真理奋斗时,拼搏进取的精神。参考资料:《三国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65.html